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上沪文艺的前身就是上沪文学,这家杂志创刊于1953年。
1953年1月至1959年9月,刊名为文艺月报。
1959年10月至1963年12月,改称上沪文学。
1964年1月至1966年5月,与收获杂志合并,刊名为收获。
后来上沪文艺一直有着‘小收获’之称。
所以,收获和上沪文学是属于同根并蒂,缘分深厚。
1977年10月,上沪文学在沪上老牌文学刊物中率先复刊,主编仍是那位巴老爷子。
彼时那十年的影响尚未肃清,上沪文学的编辑们认为旧的刊名仍然存在风险,反复讨论后定刊名为上沪文艺。
其复刊号上的发刊词称:“鼓励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提倡艺术上不同见解的自由争论。
我们首先要求作者创作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来。”
所以上沪文艺对于文学作品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
季宇宁记得,前世在1979年1月,上沪文艺又改回原名上沪文学,后来就一直沿用下去,直到季宇宁穿越的时候,也没有再改名。
就在季宇宁还在想着为上沪文艺投稿哪一篇小说的时候,上午的第2个电话又来了。
这次的电话是本市来的电话,是京城文艺打来的电话。
对方同样也是个上岁数的女同志,自称是京城文艺小说组的组长,叫周艳茹。
她来电话的目的同样也是约稿。
她说季宇宁投给京城文艺的两篇散文已经过稿被采用。
这两篇散文主要写的是季宇宁在插队中的生活,她认为写的非常有特点,非常出色。
她希望季宇宁能够继续为京城文艺投稿,另外她还有一个想法,京城文艺准备搞一个知青生活的专刊,希望季宇宁能为这个专刊继续写一些关于知青生活的散文或者小说。
所以她觉得季宇宁最好近期能够来编辑部一趟,大家面谈一下。
季宇宁想了想,当即就答应下来。
他下午有时间,他和周组长约好,今天下午就过去。
在他的眼中,京城的文学刊物中,京城文艺是仅次于人民文学的一家杂志社,它和人民文学的关系也有点像上沪文艺和收获的关系,而京城文艺的地位,似乎还要高于上沪文艺,毕竟京城文艺可是在京城的。
在家吃完午饭,他就骑车出门了。
京城文艺是在西长安街7号,电报大楼的后边,就是京城文化局大院里。
季宇宁顺着长安街一直骑到文化局大院,然后按照周组长电话里的指点,找到院里东侧的一个孤零零的小楼,这个楼看起来很有年代感,据说是以前40年代日军驻北平广播电台的所在地。
进入小楼,顿觉逼仄,而且楼里面光线很差,黑不隆冬的。
三拐四转,终于找到了京城文艺的编辑部。
他见到的京城文艺第1个工作人员是一位身量挺高的女同志,20多岁,可能比他还大上几岁。
这位女同志自称叫章德宁,就是季宇宁那两篇文章的责任编辑。
她自然知道季宇宁要来,很热情的请他稍坐一会儿,说周组长那里正好有一位投稿的作者正在谈事情。
又聊了几句,章德宁拿出季宇宁那两篇文章的稿酬单。
季宇宁接过来一看,脸色顿时不虞。
稿酬单上的数字应该是改过的,改之前的数字是按照稿酬标准千字4元计算的,而改动之后的数字是按照千字5元计算的。
这个稿酬标准实在是有些低了,低于季宇宁的预想。
夺了我的身还不肯嫁给我?你把我当什么了?看着身下的女人,他一脸不悦!那又不是我自愿的!她无辜抱怨。你除了对我负责,没有其他选择!他狂妄无比!大婚前夕,她竟敢带着腹中的孩子逃跑了!男人抓狂暴走,誓要抓回她!再次被捉,宁紫七大着肚子,被绑着正式成为了北辰家的少奶奶(宠文)...
简介自从龙少群三岁懂事起,他就开始接触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三岁习颂三字经,四岁读诗经论语,诸子百家,五岁习围棋之道,六岁泼墨作画,七岁弹筝抚琴,吹萧奏笛。至于爷爷的医术更是龙少群每日不可或缺的必修项目。问诊把脉,对证处方,选药煎药,针灸拔罐,依靠着聪颖的天资,龙少群十岁就弄了个通透...
自天才的神坛,突然跌落地狱的深渊,那是一种怎样的痛?受到冷落,嘲讽,无视后,他会怎样抉择?前世,今生,后世,这是生命的业力,也是他命运的造化。他叫做凌云,在遇到孤龙后,他修炼的道路开始变得诡异,离奇。总有一天,他要拿回那属于自己的荣耀...
简介上辈子,她为了所谓的爱情,结果却落得一个满门抄斩,夫弃子亡的下场。这辈子,云溪发誓,一定要那个男人和她所谓的好闺蜜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是这位大昭国的摄政王又是怎么一回事?她都还没有要他负责,他干嘛这么主动贴上来啊?云溪抽抽嘴角我才不要当王妃!某人冷哼一声有了我的娃还想跑不成...
入赘多年,所有人都以为我是窝囊废物!而我,只等她牵起我的手,便可以给她整个世界。横扫他人的轻视和嘲笑,赢得娇妻的芳心,站在世界的巅峰,睥睨天下。...
许娣原本以为得到了重生之后就可以支配自己选择的道路,使自己不再误入歧途。可究竟是造化弄人,还是私心太重,历史却再一次一幕幕的上演。重生之后的她,记得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人物,却唯独忘记他一人。果真是孽缘太深,故事的结尾,她宁愿选择两人从此成为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