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译诗】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赏析】佛教传入中国后,不少文人加入到信佛的队伍中;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加入,使得佛教在中国更加宏扬广大。
但很少有顺境中的文人皈依佛教的。
文人信佛,往往是在生活中遇到大挫折以后,万念俱灰,欲遁入空门。
然而当他们口诵佛号、以此消释烦恼时,他们原先所受的儒家的人生观又会时时出现在脑海中,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拿佛教与儒家哲学作比较。
柳宗元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尽管他“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一副笃诚信佛的样子,但“缮性何由熟”
一语仍抖出了他的心事——他是忘不了“经国济世”
的平生之愿的。
这首诗有点类似东晋南朝的“玄言诗”
,玄言诗是阐述玄理的,而柳宗元此诗则想以寂静之境来印证佛理,诗人是想在此环境、在此心境中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扰和苦闷。
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译诗】长久地为做官所羁累,庆幸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
闲居时与农田菜圃相邻,有时就像山林隐士。
天将拂晓,踏着朝露披着晨雾,耕田除草;日暮降临,放舟荡漾漂流青山绿水间。
去来都孤寂不遇行人,我放声高唱,歌声久久地在沟谷碧空中回响。
【赏析】就柳宗元而言,他对被贬谪肯定有满腹的牢骚的,此诗中他说“幸此南夷谪”
是自我宽慰语。
但就后世的读者而言,正是因为柳宗元被谪南窜,才使他写出了像《永州八记》那样的不朽名文和像此诗那样的写景闲散之作。
柳宗元此诗中的闲散不同于那些在仕途上春风得意、爱慕荣华富贵的人发的雅兴——他们的雅兴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而柳宗元身处“蛮荒之地”
,与老农为邻;久居山中,面目黧黑,也像位老农了。
因此,他对山中傍溪而居的生活就不再是一时兴起,而是心安理得的了,再也没有那种高山民一等、“俯视”
山中人生活的感觉了。
他的“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的情感应该说是真实的。
此诗第三联的“晓耕翻露草”
似陶渊明诗句;“夜榜响溪石”
又像谢灵运的诗句;“来往不逢人”
一联则似孟浩然句。
可见,柳宗元的汲取是非常广泛的。
广泛地汲取,又形成个人风格,是柳宗元南谪后的山水诗屡屡被人赞扬的原因。
夺了我的身还不肯嫁给我?你把我当什么了?看着身下的女人,他一脸不悦!那又不是我自愿的!她无辜抱怨。你除了对我负责,没有其他选择!他狂妄无比!大婚前夕,她竟敢带着腹中的孩子逃跑了!男人抓狂暴走,誓要抓回她!再次被捉,宁紫七大着肚子,被绑着正式成为了北辰家的少奶奶(宠文)...
简介自从龙少群三岁懂事起,他就开始接触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三岁习颂三字经,四岁读诗经论语,诸子百家,五岁习围棋之道,六岁泼墨作画,七岁弹筝抚琴,吹萧奏笛。至于爷爷的医术更是龙少群每日不可或缺的必修项目。问诊把脉,对证处方,选药煎药,针灸拔罐,依靠着聪颖的天资,龙少群十岁就弄了个通透...
自天才的神坛,突然跌落地狱的深渊,那是一种怎样的痛?受到冷落,嘲讽,无视后,他会怎样抉择?前世,今生,后世,这是生命的业力,也是他命运的造化。他叫做凌云,在遇到孤龙后,他修炼的道路开始变得诡异,离奇。总有一天,他要拿回那属于自己的荣耀...
简介上辈子,她为了所谓的爱情,结果却落得一个满门抄斩,夫弃子亡的下场。这辈子,云溪发誓,一定要那个男人和她所谓的好闺蜜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是这位大昭国的摄政王又是怎么一回事?她都还没有要他负责,他干嘛这么主动贴上来啊?云溪抽抽嘴角我才不要当王妃!某人冷哼一声有了我的娃还想跑不成...
入赘多年,所有人都以为我是窝囊废物!而我,只等她牵起我的手,便可以给她整个世界。横扫他人的轻视和嘲笑,赢得娇妻的芳心,站在世界的巅峰,睥睨天下。...
许娣原本以为得到了重生之后就可以支配自己选择的道路,使自己不再误入歧途。可究竟是造化弄人,还是私心太重,历史却再一次一幕幕的上演。重生之后的她,记得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人物,却唯独忘记他一人。果真是孽缘太深,故事的结尾,她宁愿选择两人从此成为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