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章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讲套话。他曾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下田。”

    几十年来,袁隆平总是亲力亲为,长期泡在滇、琼等的实验田里,赤脚上阵,活脱脱一副农民形象。

    袁老年纪大了,受不了冷水,他就穿着套鞋下田,即使腿脚不方便,他也要到田埂上观察水稻的发育长势等等。

    实现梦想,源于他的“不满足”。

    袁老曾说:“我就像一个贪财的人,百万富翁想千万,千万富翁想亿,我贪产量,一直不满足,因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袁老致力于培育更高产优质的超级稻品种。

    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后,又研发试种“海水稻”,想化滩涂为良田,让盐碱地里稻花飘香。

    2018年,88岁的袁老仍然奋斗在一线。正是他这种“不满足”的心态,催着他执着于梦想,将心中的禾下乘凉梦一步步化为现实。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

    领奖之前,袁老先是下田跟超级稻告别。

    而领完奖后,回去的第一件事,依然也是下田看超级稻的情况。

    知道吗?袁老曾有三个与水稻相关的梦想:

    第一是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第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饥荒做出贡献。

    第三就是上面提到的希望在我国的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

    5月9日,三亚早造水稻测产取得亩产1004.83公斤的成绩。这是袁隆平团队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首获丰收。

    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确保我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而我国的杂交水稻,早已走出了国门。

    在袁隆平和一大批中国科研人员的前赴后继下,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2017年8月23日,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专程来到长沙探望袁老,给他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印有杂交水稻的面值2万阿里马达加斯加币。

    萨乎里向袁隆平介绍道:“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贵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

    “为了感谢您,我们特地选择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

    2020年,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

    专家表示:“这个产量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2

    袁老的三个梦想均超额完成。

    但老人仍不满意,他的远期目标定为了双季稻亩产2000公斤。

    2020年,袁老表示:“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觉得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没糊,所以说我还可以继续工作,我还可以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老用一步一脚印、一点一滴的汗水编织了一个水稻梦,让世界上还在忍受着饥饿的人民能吃上一口饱饭——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老祖宗们看完,沉默了。

    百姓们心中复杂,虽然他们看不明白,天幕上提到的很多东西,但他们能明白,这个人,真正做到了,养活后世千千万万人的伟业。

    “如果这人能生于我们这个时代……便好了……”同一时间,无数朝代,无数饥劳交迫的百姓发出了同样的心叹,无奈又酸楚。

    各大帝王也是扼腕叹息。

    这种人才咋就没在他们的手下呢?!

    某些位被拒之门外的人才表示:在了,只可惜投身无门,您手底下的人看不上咱们嘞!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