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4章 女帝师五(59)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那人应了,躬身退了出来。只见他一头乱发,满脸伤痕,身披轻甲,周身血污,想是刚从洛阳城突围,回京报信的。那人大踏步出了书斋,看也不看我,低着头一径走了。李威这才出来,请我进去。

    书斋十分宽敞,自里向外,靠墙立着五排书架,以两扇镂空隔扇遮挡。南海黄梨木雕花大书案放在书斋的最深处,倒放着两把交椅,上悬一盏硕大的十八枝玻璃吊灯。即使是白天,亦燃着几支手腕粗细的回纹红烛,照得书案后孔圣人的脸,没来由地一脸喜气。高旸正站在隔扇边,将一份战报看了又看。

    他一身石青色交领长衣,自肩头至胸前,绣着浅金色的云龙。半干的头发随意束在颈后,越发显得一张脸干瘦而长。衣带草草系着,露出胸前结实黝黑的皮肤。一道刀痕自左肩斜下,隐于衣襟之中。大获全胜的兴奋与骄傲掩盖了浴后的倦色,金色游龙盘踞肩头,仿佛江山已在指掌之中。

    不待我行礼,高旸便放下战报,笑吟吟地拉起我的手,与我并肩坐在榻上:“听说你又病了,太医怎么说?我送给你的药,吃了么?”

    我虽然厌恶,却没有挣脱,只是稍稍坐远了些,避免闻到他身上的香气与湿气。他的手心微汗,忽而温,忽而凉。我垂头道:“身子已好了。殿下的药虽好,不敢乱吃。”

    高旸笑道:“果然是都好了,若不好,也不敢往乱葬岗去。”

    我坦然道:“杜大人从南阳入京,是我选他做了王府官。玉机去看他,不过一尽故人之情。”

    高旸轻轻一按我的手背,语气却不容置疑:“乱臣贼子,死有余辜。那种污秽不祥之处,以后不要去了。”

    我微一冷笑,不甘示弱:“成王败寇罢了。”

    高旸的掌心忽然一热:“听说前阵子下了雨,乱葬岗必定恶臭不堪,你倒忍得住。”

    我淡淡道:“这五年在外面,也见得不少了。”

    高旸笑道:“听说死了多年的尸身,只要被你见了,也能寻到真凶。”

    过去那几年,我孜孜以求、为民洗冤,是难得的问心无愧的坦荡时光。即使是令人不悦的腐尸和难以追查的悬案,相比京中之事,亦令人愉悦百倍。屈指一算,我回京近一年,往事来而复去,去而复来,教人分不清今夕何夕。我叹道:“侥幸罢了。”

    高旸的笑意依旧有久别重逢的欢喜与温柔,眸光却如手心一般,骤然阴冷:“倘若没有李芸的那封密信,没有施哲与董重,只将高曜的尸身掘出来让你看一眼,想必朱云也无所遁形。是不是?”

    梓宫已经入陵,我明知他不可能掘出高曜的遗体,仍有些不寒而栗。不由自主地挣出左手,将沾染汗意的指尖曲于掌心,藏于袖中,“惭愧,玉机不忍看先帝的龙体。”高旸笑道:“说笑而已,何必生气?”

    我趁机站起身,行一大礼:“不敢。玉机还未恭贺殿下襄阳大捷。”

    高旸学着我的口气道:“侥幸罢了。”

    我藏起失望与痛心,尽力显出诚恳与敬慕的神气:“以五千兵马,胜五万大军。殿下用兵如神,勇略盖世,自古未有。玉机钦佩之至。”

    高旸笑着摇了摇头:“王甯和宇文君山之所以大败,并非因为我会用兵。而是因为——”说着起身逼近,他身上的气息潮湿而干净,“你只给他二人送去了皇太后的衣带密诏,却没有给他们送去兵略。”

    【第四十一节 明辨紫青】

    “衣带密诏?”乍听之下,我不禁笑了出来。虽然我的确伪造了皇太后密旨,并封于玉銙锦带之中,然而听见高旸称之为“衣带密诏”,我立时便想起了樊楼说书人所讲的三国词话中,汉献帝的“衣带诏”。如此说来,两封“衣带诏”结局何其相似。百年后,我命刘钜送衣带诏往江南,召集诸侯起兵的故事,也必是樊楼中一场极精彩的说书了。“殿下是说,他二人有皇太后的衣带密诏?可查清诏书的真伪了么?”

    高旸却笑不出来,只是一味看定我的神色:“我已经在襄阳城中搜出了这封密诏。唤你来,就是为了查清此事。”

    我低头敛了笑容,缓缓抬起双眼,迎着高旸审视的目光,正色道:“衣带诏与兵略,玉机都不曾送去。”

    高旸挺直了身子,双手抚膝,眸光寒若星芒:“你说你不曾送去,那前些日子刘钜去了何处?”

    “上一次殿下来仁和屯时,玉机便已言明,刘钜去探望恩师了。”

    “他的师傅究竟在何处?”

    “玉机不知。”

    “刘钜现下在何处?”

    我微微冷笑:“自上一次刘钜开罪了李威,便再也没有回府。江湖浪子,萍踪无迹。他又不是我府里的奴婢,他往何处去,我不便多问。”他的目光仿佛有千钧重,我才站了一会儿便觉双膝酸痛,再站一会儿,未必不会给他瞧出破绽。索性也不问他,便重新坐下,一面笑道:“既说是衣带密诏,玉机可好奇得很。不知这封密诏是何模样,可否借来一观?”

    高旸击掌,李威自门外进来,不待高旸吩咐,便从左边隔扇后的第二排书架上取下一只纹金填漆方盒。高旸抚着金玄相间的缠枝纹路,淡淡一笑:“在这里。”说罢揭开盖子,里面盘着一条玉銙锦带。我伸手取出,但见是天青地银丝如意纹,銙以青玉雕成,龙凤首尾相接成环,色如凝脂,形制古朴可爱。

    我细细看了玉銙的色泽与纹路,笑道:“这是上等蓝田玉,雕工甚是精湛,倒真有几分似御用之物。”说罢将锦带平铺在小几上,两寸宽的青地银丝,在窗下明辉流转,似远方天高云低、海阔浪宽。边沿针脚已挑开三寸许,里面夹着一张薄薄的白笺。上面用熟悉的字体,写着熟悉的伪诏。“这针脚倒也像是文绣坊的功夫,字却不认得了。殿下究竟因何疑心此物是我送去的?”

    高旸道:“我听说表妹临终前,曾赠你一条玉銙锦带以为留念,可有此事?”

    我颔首:“确有此事。”

    “此物现在何处?”

    “曹氏所赠之物,至今仍在府中好好放着,从未被带出过京城。颜色花样,也与这条大不相同。殿下出征前曾在玉机家中翻出过此物,殿下忘记了?”

    高旸一怔:“竟有此事?”

    我笑道:“曹氏所赠,确是御用之物。金丝纹样,紫玉龙凤。”说着以右手食指点一点面前的青玉銙,“可比这一件贵重得多。”

    高旸回想片刻,道:“听你这样说,仿佛是见过。”

    我笑道:“东西还在,这就取来请殿下一观。”说罢转头吩咐绿萼,“命人将景灵宫娘娘所赠的紫玉銙锦带送来,就说信王急等着看。”绿萼应声出去传命。

    高旸这才露出一丝笑容:“瞧一瞧也好。我这里恰好有两个曾贴身服侍过表妹的宫女,都说自己认得表妹身边的每一件物事。你所收藏的那条锦带,令她二人辨一辨,立知真假。”

    柔桑临终前散了许多贵重物事,那条紫玉銙锦带在其中并不起眼,更不曾记档。然而信王府于此细微之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果真耳目遍及天下。“殿下才回京一日,连这样的小事都知道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