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6章 女帝师四(50)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正是施哲,与我相对的,乃是一位白胖书生。

    皇帝随意拿起一个黄橙橙的柑橘,丢给小简剥着,向我笑道:“这几位大人想来你还不认得,待朕告诉你。”我连忙站起身,恭恭敬敬地把牙笏比在鼻尖。皇帝失笑,“你把笏放下,平常饮宴而已。你看他们,连朝服也没有穿。”我慢慢放低牙笏,环视一周,果然大家只是穿着寻常华服。我对面的白胖书生,还是一身青色布衣。

    皇帝指着他右手边第一人道:“这位是李司政。”李司政花白头发,一张国字脸,眸中黑白分明,眼下两片青黑,颌下胡须有半尺长,正笑眯眯地打量我,神色慈善可亲。

    皇帝指着左手第一人道:“这位是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大人,便是封女史的父亲。”封羽一张鹅蛋脸,肤色白皙,甚是儒雅。他父女流放岭南之时,我将封若水从前送给我的珍宝都还给了她,使他们免于路途风霜之苦。封羽于座上欠身还礼,目中充满惊喜与感激。

    皇帝指着右手第二人道:“这位是检校御史大夫、司纳施大人,你认得的。”咸平十四年我刚刚认识施哲时,他不过二十三四岁,如今已近而立之年。唇上两道淡淡的胡须,面颊上还有被小儿抓破的血痕。

    皇帝指着左手第二人道:“这位是秘书省秘书郎宇文君山,你不认得他,却认得他的夫人,便是从前弘阳郡王的侍读刘女史。”宇文君山二十五六岁年纪,杏眼修眉,鼻若悬胆,双唇天然含笑,颇具风情。刘离离并非美貌女子,嫁的夫君却着实俊俏。怨不得小陶唤他“我大昭的美郎君”。

    皇帝指着左手第三人道:“这位便是久负盛名的京中才子胡不归。”胡不归的名字我早早便听过。胡谚玢,字不归,因避皇帝的名讳,故以字行世。他大约三十七八岁年纪,中等个头,大腹便便,倒像个做官的。

    我一一行礼。皇帝指着右手第三人——也就是我——笑道:“这位便是女录朱氏。你们在十年前就当听过她的名字,还记得么?”

    李司政捻着银须,呵呵一笑:“自是难忘,十年前陛下在太学听博士们辩论经义,当着三百太学生的面赞朱大人博涉经史,能出妙音新声,一时传为佳话。”

    我一怔。紫藤花下,一卷《新语》,数行落英,虚谈两句“无为而治”的道理。那时慎妃还是皇后,乳母王氏敢借着皇后威势对皇长子高显和陆贵妃无礼。不久后,我将她撵出宫去,只留乳母李氏在高曜身边。如今李氏已命丧掖庭属,王氏却因祸为福,依旧无恙。

    一时出神,似乎宇文君山也说了什么,我没有听见。皇帝拈着一枚柑橘指指点点:“朱大人来得正好,朱大人是后宫女学士,今日宴上的诗,也拿给朱大人品评品评。”

    【第三十七节 天下有道】

    早春午后,温暖宜人。日光落在中和殿的圆顶金色琉璃瓦上,洒落一片温柔明媚。中和殿,殿名取自“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00],规制取自“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布政之宫,在国之阳”[201]。坐在谨身殿向外望一眼,颇有终始如环,生生不息,自有永有,更古无伤之意。

    再向南,便是高高在上的奉先殿。十年前,我和锦素各自牵着高曜和高显,在守坤宫的大门前眺望奉先殿和谨身殿的勾檐镇瓦,铜铃大吻。“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这里虽非长安,因着南北一统的雄图霸业,终于也颇具气象了。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看得这样真切,又这样恍惚。紫藤花下偶然的相遇,是这迷梦的开始。

    小简早已捧过几张诗作,轻轻地唤了我一声。我这才回过神,站起身双手接过。一一看去,都是些歌功颂德的肉麻诗章,乏善可陈。我笑道:“诗词一道微臣不甚通晓,不敢妄论各位大人的高作。”

    皇帝笑道:“不擅作诗也会看。只管直说。”

    我恭恭敬敬道:“微臣以为,宇文大人的一句‘酒若春水绿,月如秋霜白’最好。让微臣想起了北魏常景咏司马相如的诗作中,有一句‘郁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202],词句仿佛,意境也有交叠。”

    宇文君山一怔,忙起身道:“大人读过北魏诗?”

    我笑道:“《魏书》中录了这首诗,觉得好,便记下了。”

    宇文君山道:“实不相瞒,在下的这一句,正是临摹此句之意境,然而终究是平实无趣了。”

    皇帝笑道:“原来是咏司马相如的诗作。司马相如为武帝首倡封禅事,宇文卿也曾参与拟定封禅的礼仪。真是巧了。”

    宇文君山道:“臣闻‘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203]。陛下囊括八方、一统六合,诸夏蛮夷,同沐皇恩。微臣读书,专攻《礼记》,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昭天朝仁义于天地,明圣君功业于兆庶。且微臣读司马相如传,向感其忠款,钦其持节,爱其文采,叹其远见,因此凡与司马相如有关的文章诗词,微臣特别留意。”

    皇帝甚是满意:“宇文卿矢志不移,得偿所愿,有司马相如的忠款与远见,朕心甚慰。传旨,赐宇文卿物百段,银百两。”话音刚落,门外一个听旨的小内监一溜小跑去传旨了。

    宇文君山谢恩道:“是陛下不以臣才具浅薄,臣方得略效犬马。”

    皇帝呵呵一笑:“添酒。”

    宫女添了酒,宇文君山持觞出座,下拜叩首:“蛮夷寇边,百姓呼号惨怛,无不举目延颈,祈望圣恩。陛下发愤,激策天兵。龙驹驰辔,天狼伏镝。今宗祀泰一,神乐四合,陛下登告岱宗,功德彰显。天下幸甚!臣君山奉觞再拜,上万岁寿。”于是再拜。

    皇帝甚悦,道:“敬举君之觞。”宇文君山举觞,待皇帝饮过,他陪了一杯。在座都举杯饮尽。君臣莞尔,其乐融融。

    皇帝道:“‘酒若春水绿,月如秋霜白。’愿春水秋霜,君臣永如今日。”众人齐声称是。

    我笑道:“若论诗词才学,宫中首屈一指乃是封女史,若封大人在此,定然另有一番妙评。”

    皇帝笑道:“这有什么?誊抄一遍,拿回后宫去,请封大人品评罢了。”小内监收起诗篇,退了下去。皇帝又向封羽道,“封爱卿与令爱俱是朕之股肱,传扬出去,亦是君臣佳话。”

    封羽举觞道:“圣上谬赞。圣上继绝拯溺,俾臣转死沟壑之躯,得效犬马微劳,伏惟圣恩,感泣沾襟。臣羽奉觞,敢上万岁寿。”于是起身再拜,众人陪饮。

    皇帝放下银杯,像是忽然想起什么,长叹一声,颇为懊恼:“论起来,封女史是名动京城的才女,她的诗作,朕却从未读过。朱大人与封女史是同僚,想来是常切磋了?”

    我会意,忙道:“启禀圣上,当年殿选女巡时,封女史一句‘属镂空自夜夜鸣’,铿铿然既清且厉,足以警示后世君臣。微臣直记到如今。”

    皇帝道:“这诗却没听过。”

    我曼声道:“楚人戚戚姑苏行,心腹高论奉吴君。万舰举桅出瀛洲,三军拥旌走艾陵。伯嚭岂惜珠宝器,夫差珍重美人情。当时无端怨西施,属镂空自夜夜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