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7章 女帝师四(1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胡说!启姐姐才是世子王妃,我不能冒充她。”

    朱云焦急道:“他们不是和离了么?”

    我冷冷道:“一日未写休书,启姐姐都是世子王妃。”

    朱云道:“但她不是不在京中么?二姐去看一看世子,世子定然高兴。”

    我叹道:“他高兴不高兴,不干我事。我是不会去看他的。”说罢开了门,一只脚已迈了出去。

    忽听朱云提高了声音道:“二姐,我知道了!你是怕他怪责你,怪你不嫁给他,原来是因为别的男子!”

    我转头凝视良久。朱云自知失言,忙低了头:“二姐……别怪我。”

    我叹道:“别再胡言乱语了,回去吧。”

    五年,是一段不长也不短的时光。我依旧记得在景园飘雪的黄昏中,高旸怀里温暖而清凉的气息,更不能忘记我梦见他时不顾一切的狂喜。这是终此一生也不能忘记的珍贵记忆,是从今以后再也不可能体会的甜蜜心情。此中真味,已成绝响。

    当我听到他身犯重罪,被押解回京的时候,心中还是会忍不住难过。就好像多年后故地重游,却只见满目疮痍、断壁颓垣。然而最让我琢磨不透的,是这片惨景中聚散不定、阴冷浓厚的迷雾。

    车被石子颠了一下,绿萼险些扑在我身上,我心事重重,浑然不觉。绿萼好容易坐直了身子,终于忍不住问道:“姑娘是在担心信王世子殿下么?”

    窗外晦暗的灯光扫过我的眼,像一只怯生生的手,总不忍撩起年少往事。对她的问题,我无言以答,只缓缓放下纱帘。回到漱玉斋,却见芳馨满脸焦急之色,已不知在门口候了多久。她远远地迎了上来,道:“姑娘总算回来了,再晚些宫门就要关了。”

    我疲惫道:“不是赶在修德门下钥前回来了么?晚膳备好了么?”

    芳馨道:“姑娘请快些洗漱梳妆,今晚圣上在守坤宫的后花园设宴,所有的娘娘都到了,还有几个特别得宠的女御也在侍宴。简公公已派人来瞧过好几次了。”

    自周贵妃走后,皇帝最喜欢听见莺声燕语唱出妻妾和睦的景象——哪怕是逢迎的假象。我不屑地轻哼一声,道:“酒宴?”

    芳馨道:“是。听说还有乐舞,是婉妃娘娘亲自排演的。”

    我摇头道:“他和他的妃嫔们寻欢作乐,我去做什么?况且还有慧贵嫔在。派个人去说,就说我在宫外感染风寒,身子不适,实在不能去侍宴了。”

    芳馨迟疑,我蹙眉道:“快去吧。”

    沐浴已毕,我换了一身梨花白寝衣,预备用膳。芳馨回来复命:“奴婢照姑娘的话说了,陛下说这一次就罢了,下一次可不准不去。还说,姑娘总归是要用膳的,因此赐了酒菜。”她身后的小丫头依次端上六道新鲜的菜肴和两壶酒,“奴婢已经代姑娘谢了恩,姑娘就安心留在漱玉斋歇息吧。”

    这六道菜都是我平日爱吃的清甜菜色,酒也是甜的,还未倾入酒杯,便已嗅到甜腻腻的香气。我懒懒道:“姑姑留下,都下去吧。”

    芳馨亲自斟了一杯酒:“御赐的好酒,姑娘得尝一尝。”说罢双手奉酒。

    我缓缓推开酒杯:“今天我和朱云在樊楼喝了很多酒,不能再喝了。”

    芳馨一怔,舀了一条银鱼在我的碗中:“这银鱼从太湖中一捞上来,便用冰镇着,快马送进京的。姑娘是喜欢吃南方菜的。”见我迟迟不提箸,只得问道,“姑娘今天似乎有些烦躁,是在宫外听闻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么?”

    我欲端起茶盏,却被烫得缩了回去。遂握一握冰冷的酒杯,以平息心头的浮躁气息:“是有些事情,却说不准是好还是不好。”

    芳馨道:“姑娘说给奴婢听一听,奴婢也好为姑娘分忧。”

    我将李万通的说书略略说了一遍。芳馨听罢笑道:“这个李万通究竟是什么人?竟处处向着姑娘。”

    我示意她坐下:“姑姑也觉得他在帮我?”

    芳馨道:“能将宫闱秘事删删改改,说得这样得体,这个李万通,绝不是普通的江湖人物这样简单。只是……”她端端正正地坐在我面前,显得比往日拘谨,“奴婢只是担心姑娘如此声名在外,太过显赫也不好,毕竟,打伤妃嫔并不是好事。”

    我淡淡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要看人怎么说。春秋笔法,为尊者讳。周襄王被自己的弟弟和狄人打败,逃到郑国去,派使者向秦晋求援,多少愁苦与难堪,都成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天王出居于郑。’[40]鲁文公被晋国阳处父羞辱,也只有一句‘及晋处父盟’[41]。反倒是郑庄公被写成了一个纵弟行恶的小人。”

    芳馨笑道:“难道郑庄公不是小人么?”

    我用指尖拨着酒杯,清甜的酒水旋成一道浅浅的漩涡:“纵然可看作纵弟行恶,又何尝不能看作一再给他改过的机会?自己要裂土篡位,倒要赖兄长待他太好么?功名都是自己挣下的,过错都是旁人纵容的——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

    芳馨稍稍放心,掩口一笑:“姑娘打伤慧贵嫔的事,经李万通春秋说法,确是大快人心。就怕民间议论太多,陛下听见了会不高兴。”

    我摇头道:“无妨。民间向来喜欢议论宫里的事,之前玉枢专宠的时候,百姓不是还把她说成了水蛇精?谁也不能阻拦老百姓怎么说。云弟说得很对,民心所向是很要紧的。”

    芳馨仍担心道:“奴婢听说古时民间的谶言和歌谣多有实现的。姑娘名声太盛,万一他们胡乱说,奴婢怕会引致圣上疑忌。”

    我摇头道:“民间的谶言和歌谣何其多,那些被史书记载下来的,只因为恰巧是民心所愿,且又实现了。而许多未实现的,都泯灭无踪了。”说着口角轻扬,“操纵民心是一件历时长远、见效缓慢的事情,比起这个,最直接的危害来自庙堂之上。”

    芳馨点头又摇头:“奴婢……不甚明白。”

    我笑道:“还记得当年封司政和封女巡父女被流放岭南,其中一条罪名是什么?”

    芳馨笑道:“这……奴婢如何能知道?”

    我笑道:“是操控朝廷风议。咸平十三年,御驾亲征,皇后监国,言官上书,不是‘后宫不得干政’,便是‘万乘不宜蹈险’。这便是当年的封司政操控台谏的结果。”

    芳馨恍然道:“‘后宫不得干政’,怨不得陆皇后要将封司政重重治罪了!”

    我冷笑道:“姑姑不妨想一想,咸平十年御驾亲征时,乃是封司政监国,咸平十三年交予皇后监国,可想他多少不甘心。操控朝廷风议……李万通的书与其说是说给百姓听的,倒不如说是说给朝中的大臣听的。”

    芳馨道:“李万通要让朝野尽知,姑娘不是女宠,且为人刚正。”

    我轻笑道:“刚正谈不上,刚烈倒可勉强一说。”

    芳馨笑道:“这李万通倒真是一个好人。”复又疑惑,“奴婢有些不明白,这李万通如何能把宫中之事说得这样……真切。倒像亲见的一样?”

    半年前我听李万通说高旸与智妃之事、文泰来和苏燕燕之事,我便有疑心了。待今日听他说起宫中之事,便确定无疑:“显然是有人熟知内情,将此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万通。也许此人还将此事卖了一个很好的价钱呢。”

    芳馨愕然道:“此人是谁?”

    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这酒甜得像蜜水一样,比樊楼的酒淡了许多,果然是后宫妃嫔所饮,和市卖的不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