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一章 往事不胜思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职的天师若是再当了天官,岂不是官上官?

    若是当成坐棺来理解也是一样,棺上又官,照旧是官上官。

    张元吉认为廖均卿的两句卦辞很可能就是将龙虎山的成仙秘诀给拆开详解了。

    不过他依然有不理解的地方,那就是九山到底是何意,隐居官赐之前他就在寻找了,没有收获,耐不住儿子的恳求,张元吉继续上路,游访名山大川。

    再后来就传出了张元吉寻找龙脉,意图造反的消息,当时在龙虎山的张原仪还挺纳闷,因为这件事只有他们父子俩知道,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

    许多年后才明白,那就是张元吉自己传出去的。

    并不是朱允炆告诉我们的原因,而是张元吉藉此消失了。

    那一天,张原仪收到父亲的书信,简单解释了九龙起青烟的意思。

    张元吉并没有猜错,廖均卿就是将龙虎悬棺的大阵给简化了。

    龙虎山原名云绵山,因山有左右两峰对峙,左峰昂立如虎,右峰蜿蜒似龙,龙盘虎踞,气势雄伟,所以改名为龙虎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张道陵曾在云绵山肇基炼丹,丹成而龙虎现,所以这丹叫龙湖大丹,这山也改成龙虎山。

    龙虎山是风水宝地,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传说中有神仙居住的地方,那些悬棺的存在肯定有其意义,张元吉看出一些,因而猜出了廖均卿的意图,摆下了九龙升棺阵。

    在给张原仪的信中,张元吉简单解释一番,就是说自己寻找历朝溃散龙脉的下落,在龙脉中埋下九口棺材,这些小龙合一之后,困龙就能从云而飞了,但是具体埋棺的位置就要儿子过来,面授机宜。

    表面上看是张元吉不相信送信人,可其实是张原仪赶到官赐村见父亲时,朝廷拍出的杀手也去办张元吉了。

    张元吉远遁,张原仪不知晓九龙棺的下落,但他听说了一件事就是张元吉离去前,曾将一位陪他许多年的弟子生葬在官赐村之下了。

    张原仪不明白这是为何,若说那是张元吉埋下的九龙棺之一,可当时的官赐村并没有任何龙脉蛰伏。

    现在我们知道,那是清末时期溃逃过去的小截龙脉,可当时的张原仪着急着造反呢,哪里会想到父亲算到了几百年之后的事,而且也没有用呀,几百年之后还造鸡毛的反,黄花菜都凉了。

    张原仪想寻找老爸的下落,寻而不得,便决定追着老爸的脚步,把这些年张元吉去过的地方都去一遍,不就能找到九龙棺的踪迹了?

    说是简单做起来却难,张原仪一口棺材也找不到,唯一听说的就是张元吉原先总往明长陵跑,还向朝中旧人询问了明长陵的结构,于是张原仪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去了明长陵。

    其实他没多少信心,那里埋着朱棣的棺材呢,张元吉是埋棺而非挖棺,明长陵的意义不大,而且得到了闫四海的记忆后,张原仪知道廖均卿坑了朱棣一把的事。

    现在买张门票就去了,可当时张原仪费尽周折!

    也没进去!

    但是他发现一个很恐怖的现象,张元吉在信中提过,朝代更迭之后,溃散的无主龙脉才会被驱使,比如赑屃天牢就埋在唐朝的小截龙脉附近,而廖均卿则用龙脉养出的石鱼压着朱棣,那里就有象征明代气运的龙脉,张元吉屡次跑去明长陵肯定不是吊唁。

    可如果张元吉说的九朝龙脉中真有明朝,想让九龙棺发挥作用,帮着张原仪造反,岂不要等明朝灭亡之后?

    明灭之后来造明朝的反,这和许祈老死之后我再杀他报仇一样无聊。

    华夏人对龙脉的运用是从夏朝开始的,而龙脉所建立的朝代必然是天下大一统,春秋战国不算数,五代十国也不行,三国小了点,就连二晋时期都有衮州沦陷,冀州失守大半,这些朝代要么短暂要么分散,算不得数,传说中朱元璋将老妈埋进龙脉中所建立的明朝,才是具有代表性的。

    九龙棺所吸收的九朝龙脉是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而张原仪所处的时代,明不能用,清还没来,他能数得着的大一统朝代只有,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这十个,元朝是人家蒙古人的,肯定不行,隋朝立国太短,二晋则九州不全,数来数去,他只数出七朝,就差俩了。

    于是张原仪回过头来再看,如果将明长陵算一朝,剩下的最后一朝的棺材,难道是官赐村里的那口?

    也就说明灭之后还有一朝,这一朝的龙脉会溃散到那里?

    也就说张原仪想用九龙棺造明朝的反,还要等到明灭之后的皇朝再灭才行?

    这时张原仪就忍不住想了,难道张元吉在玩他?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