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九章 无头悬案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密旨的授权下开始了对湘军的财政调查。就在马新贻即将把太平天国财富去向弄清楚的时候,“刺马”案突然发生。

    后世史家,多持湘军“刺马”说。认为至少有如下三个理由,令湘军必“刺马”而后快:

    第一、湘军自186~4年攻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也就是江宁,今南京)后,就视两江为自己的地盘。但朝廷却不容湘军坐大,1868年把曾国藩由两江总督调任天子脚下的直隶总督,派不属湘军系统的马新贻继任,并落实裁撤湘军。

    其时马新贻不过47岁,资望既浅,又无显赫军功。纯是朝廷为了制衡湘军势力培养出来的政治新贵,湘军中人,如何容得下这根“眼中钉”?

    第二、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后,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又称“袍哥”,源于四川,是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影响都很大的一个秘密结社组织,传说中是“天地会”的分支),这样就扩大了黑势力,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办,抓到为害百姓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对他恨之入骨。

    第三、有闻马新贻奉有慈禧太后密旨,要他追查太平天国宝藏下落。太平天国在天京经营十年,积聚金银财宝无数。清廷本指望在攻克天京后,以这笔财富填补历经十多年内外征战空虚已久的国库。

    岂料天京在被湘军“九帅”曾国荃率军围困四十余天陷落后,这笔财宝却不翼而飞。有传闻指曾国荃攻进天京后,纵兵将天王府抢劫一空,然后一火焚之。

    事后,湘军中人多有回乡购田置地,大起豪宅的。当时朝廷曾让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查报太平天国国库的下落,曾国藩却只对以天王府已被大火焚毁,瓦砾全无。而马新贻要调查此事,不被杀人灭口才怪。

    马新贻被刺后,执掌朝政的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显然看出了一些端倪,急调湘军老祖宗曾国藩回两江坐镇,以防局面变坏。但曾国藩态度却很奇怪,两度上折称病请辞江督。

    当时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正为办理“天津教案”焦头烂额,国人责他媚外,洋人责他惩办不力。

    如能调任江督,正可顺理成章脱离这个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而曾国藩竟想赖在天津不走,除非他认为,“刺马案”比“天津教案”更麻烦,更尴尬。

    虽然曾国藩屡辞不获之下,又受了朝廷几顶夸他“老成持重,前在江南多年,情形熟悉,措置咸宜”等高帽,不得不勉强赴任,却是一路拖延。抵达江宁后,每天不过会客看书,也并不急着审案。

    而后来在与郑敦谨共同审案的过程中,曾国藩又往往沉默寡言,极少发问。郑敦谨进行了将近半个月的审讯后,曾国藩不过是淡淡的提示郑敦谨,恐怕案子还得象以前那样奏结。曾国藩的消极态度中有什么样的隐情,耐人寻味。

    最终,因曾国藩一个“实无指使别情”的奏片,朝廷中止了追求“刺马”案真相的努力。这句话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出自勋高柱石的曾国藩,力量非同小可,无非告诉朝中军机大臣:不要再问了,问下去就没什么好结果了。

    自始至终,可以说朝廷一直力主“刺马”案另有主使,并且不断降旨以推动审讯工作,前后参加审讯的官员多达五十余人。

    但直到最终,也没有审出幕后主使,朝廷迫不得已接受了审讯结果,只有以死后哀荣来安抚马家后人,上谕赏加马新贻太子太保衔,照总督阵亡例赐恤,入祀贤良祠,列国史传,并赐谥号“端愍”,意思是为官清正,死得可惜。

    其子马毓桢加恩赏给主事,分刑部学习行走。其后代子子孙孙可世袭“骑都尉兼云骑尉”的职位。又令在马新贻曾经为官的江宁、庐州等地及其家乡荷泽建立专祠,春秋官为之致祭。这些恩赐总算仁至义尽。

    坊间传闻四起,说什么的都有,有说张文祥其实是反清义士。曾经是跟随太平天国的一些小组织小势力里的人,杀马新贻乃是杀身成仁的壮举,有说马新贻在江宁敛夺财物,抢了张文祥家的祖宅,更有桃色的说法,说是张文祥的娇妻被马新贻所抢!总之说什么的都有,社会上传的一片乌烟瘴气。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