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彪等人看到从京城来的大人物原来是老刘时,几人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虽然杨彪如今是新州刺史,但是毕竟老刘还是王爷的身份,因此杨彪急忙带着众人给老刘行礼,欢迎老刘来到新州。
小太监李强此时也过来了,毕竟真正传旨的钦差乃是他。不过看到老刘跟这些新州的官员如此亲近,这小太监也很会来事,便没有往里掺和。只是老刘看到他过来了,便急忙把他介绍给了杨彪等人。
由于传递圣旨基本都是由宫中的太监来完成,因此杨彪等人虽然知道眼前的李强不过是个官位不大的小太监,但是毕竟他是朝廷派来宣旨的,因此众人便也在杨彪的带领下向他行礼。
待众人都互相见过礼之后,杨彪这才引着老刘等人进了襄平城。城内的馆驿之中同样有足够的房间供御林军和亲卫队员休息,因此这次整个队伍便也全部进入了襄平城。
看到一下子出来这么多人迎接自己,老刘也感觉很奇怪,便向杨彪问起其中的缘故。
原来前几天韩郡太守钟繇给新州刺史杨彪送来急报:如今在韩郡南端的沿海一带,经常有倭国的强盗上岸到百姓家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是每次等高顺的步兵师前去追剿他们时,他们却早已乘船逃到海上去了,等步兵师撤走之后,他们又上岸骚扰。沿海的百姓如今是苦不堪言,因此钟繇请求刺史杨彪将水军派过去,从而拦住这些倭国强盗逃跑的退路,把他们全部消灭。
今天杨彪便召集众人在刺史府中商议此事。如今的新州虽然杨彪身为一州刺史,但是很多事情他也知道其中的原委,而他也知道自己这个新州刺史是如何当上的,因此他也并不多问。像原来幽州的水军在两州分开之后,并没有归任何一州所有,而是直接被派往耽罗岛去了。只是为了做做样子,戏志才与荀攸和田丰商议之后,给幽州留下了十几艘货船和几艘小型战船。而新州则除了得到大部分的货船和客船之外,战船也留下了两艘,另外还有操纵这两艘战船的水军士兵一千人。
杨彪虽然在处理政务上确实是一把好手,但是对于军事他可就差得远了。因此如今新州的所有军务几乎都由戏志才负责,而杨彪只是偶尔问问,他也并不过多插手,所以今天他们讨论关于如何对付那些倭国强盗之事,实际上主要是由戏志才来拿主意。
戏志才早就知道老刘对于倭国的看法,也知道主公一旦腾出手来,肯定会发兵出海,将大汉东边的这个岛国平定。所以当杨彪把钟繇的告急文书给大家看了之后,众人都把目光望向了戏志才。
戏志才考虑了一下,觉得为了韩郡百姓着想,应该派兵前去协助高顺消灭这些倭国强盗。可是如果只把如今新州的那支一千人的水军队伍派过去,肯定达不到彻底消灭对手的目的。可是要是真的把周泰蒋钦带着的大队水军人马都调动过去,那么这支水军队伍的情况便会被别人知道。尽管杨彪也不算是外人,但是毕竟这件事不好对他明说。所以戏志才沉吟再三,觉得还是先让高顺加强对韩郡海岸线的警戒,反正如今新州的步兵由于装备的精良和训练得法,因此战力应该远高于那些来自倭国的乌合之众,只要打好几个伏击战,多消灭一些倭国强盗,这些倭国强盗肯定会摄于新州军队的威力而有所收敛。至于说到最后治本的方法,那就还是要采用主公的主意,发兵东征将倭国彻底平定。
于是戏志才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虽然在座的几人也觉得戏志才此法虽然能解得了眼下的燃眉之急,但是并不是长治久安之计。所以辽东太守严纲便向戏志才建议,是否可以向朝廷提议,直接发兵倭国,将他们彻底打败以绝后患。
没想到严纲还真挺有头脑,戏志才便把如今新州水军的情况告诉了他,同时戏志才也把自己以前跟随老刘之时,老刘早就说起将来一定要灭倭的事情告诉了大家,所以戏志才请众人不要着急,等老刘从几国出使归来之后,他肯定会向灵帝奏明此事,到那时有平北王出头,再组织大军平定倭国也为时不晚。
也就在他们商量到这个时候,城门官派来送信的士兵也到了刺史府。听说好像是有一支来自洛阳的队伍到了襄平城外,众人都把目光再次聚集在了戏志才的身上,他们都在怀疑城外的这支队伍是不是就是平北王大人回来了,而戏志才刚才如此说,莫不是他早已得到了王爷回来的消息不成?
戏志才急忙摊了摊手对大家道:“各位可不要误会,我之所以说王爷会对倭国动兵,乃是我经常跟随王爷左右时听王爷说的,至于城外来的是不是王爷,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