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 过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院里的住户并不全都是老住户,解放前这就是一处大杂院,真正的老住户就后院聋老太太许大茂家和刘海忠家,中院何大清贾家以及易中海家,前院只有闫埠贵一家是老住户,其他的人家都是解放后陆陆续续搬进来的。

    所以院子里有些事他们并不知道。

    贾张氏跟秦淮茹情况差不多,她跟老贾是民国二十二年结的婚,第二年就生了贾东旭,民国二十六年,卢沟桥事变,日本鬼子占领了北平,胆战心惊地过了三年,有一次老贾上街,被日本人抓了壮丁,去给小鬼子修炮楼挖战壕,回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具尸体。

    贾张氏当时都傻了,登时就要过去跟日本人拼命,被院里的人拦住,最后只好认命,带着年仅六岁的贾东旭在北平城里讨生活。

    刚开始,院里的邻居还会时不时地接济一下,虽然日子苦,可还能勉强维持,随着抗日战争的日渐激烈,小鬼子也日益疯狂,北平城更是人心惶惶,物价飞涨。

    自家人都饥一顿饱一顿的,更没人接济贾家了,直到有一天,有人半夜拿了二斤小米,敲响了贾家的房门。

    好歹撑过了那几年,直到49年,新中国成立,开办工厂,建设祖国,贾东旭才在易中海的推荐下进了娄氏轧钢厂,当起了学徒。

    眼看到了结婚的年纪,贾张氏托人四处说媒,可贾张氏这些年虽然做的隐秘,毕竟世上哪有不漏风的墙,更何况做的是半掩门。

    只好托人在农村找了个媳妇,五二年秋天,秦淮茹嫁进了贾家。院儿里陆陆续续搬出去又搬进来几批人,大家就渐渐淡忘了这些事。

    今天之所以二大妈会那样说,就是因为她以前夜里经常发现丈夫半夜不在家,可她有什么办法,在旧社会妻子完全依附于丈夫,她也是敢怒不敢言,直到今天话赶话地说了出来。

    可话刚出口,她就后悔了,二大爷之所以那么痛快地给钱,也是因为怕,怕贾张氏破罐子破摔,抖搂出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事,到时候他这个二大爷该怎么当。

    看着院子里还在议论的众人,不时还有人看着自己,李建国就知道自己得出来说两句了,事虽然做了,可却不能承认,万一传出风言风语,他不成第二个傻柱了。

    李建国分开人群,走到大院中间,抬起双手说道。

    “大家伙儿静一下,我有话要说。”

    听了李建国的话,院里的人也慢慢安静下来。

    “大家都知道,自从东旭哥去世以后,贾家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虽然街坊邻居的都尽量从自己牙缝里挤出点粮食帮贾家,可是贾家每个月的那点粮食仍然不够吃。”

    “怎么办?大人少吃点忍忍就过去了,可总不能饿着孩子吧,只能买高价粮,咱说句关起门来的话,现在外面粮食多贵大家心里也有数,就东旭哥那点儿赔偿金早就吃得差不多了。”

    “前一段时间我喝醉酒那事,我觉得挺对不起秦姐的,就想着接济一下贾家,所以就跟贾大妈商量,每个月给他们家点粮食,然后让她帮着做一些洗洗涮涮的活。”

    “这事三大爷可以作证,是吧,三大爷。”

    闫埠贵放下手里的搪瓷缸,说道。

    “嗯,建国说得对,我可以作证,上次我们一起喝酒的时候,建国就说过,当时许大茂也在,许大茂?许大茂来了吗?”

    娄小娥接话道。

    “三大爷,我们家大茂厂里有任务,去乡下了,得过两天才能回来,他倒是跟我提了一嘴,说李建国出粮食,让贾家帮他打扫卫生。”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秦淮茹也开口了。

    “自从我们家东旭走了以后,院里的邻居对我们家的照顾,我都记在心里呢,可也不能就因为我们是寡妇,你就冤枉我们家啊!”

    “我也不想当寡妇,可是谁让我命苦,一家子两个寡妇。冤枉我倒是没什么,反正我是三个孩子的妈了,让别人在背后说两句也没什么,可李建国他还没结婚,这不是让好人没好报吗!”

    “这是把我们一家子往绝路上逼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