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三二章 鏖战淞沪——力行 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避免要走错路”。他认为,中国还没有产生那样的领袖,类似印度的甘地、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以非凡的精神力量团结全党、号召全民,但他坚信,“中国专制统治的漫长传统和缺乏内聚力的现状,必然会催生这样的领袖……超人会出现,并领导起革命运动”……

    在这样一个领袖的号召下,蓝衣社成员将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在“收入等同于普通民众”之外,举凡娶姨太太、吸食**、出门坐头等舱乃至跳舞,都在取缔之列;至于贪污和腐化,更不必说了,“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刘健群认为,只有这样,蓝衣社才能成为“辖区内……民众的无形核心”。

    反过来,在蓝衣社统治下的千万民众,也必须把财产、生命乃至后代的命运,托付给国家和领袖。他们要以日常生活来表达这种托付。在刘健群的规划里,蓝衣社统治下的中国民众,要尽的义务极其烦琐:大至服兵役、被动员、随时准备牺牲,小到准时作息、清洁居所、监视邻居的异端言行,乃至见到领袖画像时必须肃立、闲谈到领袖时必须恭谨……

    那么,怎么培育出民众的这种自觉呢?刘健群认为,这就需要效仿已执政的法西斯意大利、未执政的纳粹党,乃至已一跃而为世界强国的苏俄,需要将每个人的一生切割为若干时期:幼年时,他必须加入蓝衣社的儿童组织,并在学校、所在儿童组织的监视下成长;倘若他聪明、出色并且对蓝衣社充满向往的话,那么,他就能优先加入蓝衣社的预备组织,并以此感召其他的学童积极向上。

    这样,到一个人初初成年时,他必定是忠诚的、可靠的。他也就可以正式加入蓝衣社组织了。这么一来,中华民国将出现一个由领袖、蓝衣社、普通民众组成的金字塔型社会,并以此实现国家的统一、富饶和强大……

    这就是三十年代初期,一个年轻政客为所有中国人设计的命运。

    命运有意地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滕杰和刘健群,几乎同时想建立一个“旨在拯救国家”的团体;并且,这个巧合如此完整:一个来自外患、一个源于内忧;一个突出组织,一个强调理论;一个致力于基层、“秘密”,另一个鼓吹着领袖、“改组国民党”;一个用缜密的思考,另一个不乏狂人的激情……在他们的笔下,民国种种奇形怪状、混沌原始的党团模式,无不具备。“蓝衣社”集大成着民国党团活动的所有特征。

    把两份文件叠合在一起,后人可以看到,那就是力行社、“蓝衣社”全部的历史轨迹:在军政党宪特的众多秘密小组、对日本的鲜明态度、对苏区的疯狂杀戮、对众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野蛮迫害与暗杀,一波又一波卷起的法西斯鼓吹运动,对蒋介石独裁地位的不断强调,以及后来的三民主义青年团、令人生畏的军统局……直到最后兵败台湾、灰飞烟灭。

    后来席卷全国的蓝衣社运动,在这两个从未谋面的人身上,完成了主要的理论储备。它让人叹息于历史惊人的戏剧性。

    1932年年初,在几经修改后,长达87页的《贡献一点整理党的意见》终于定稿了。在临近春节、稀疏的鞭炮声不时响起的日子,刘健群和宣介溪买舟沿长江而下,试图以戏台故事里常见的“上书”方式,去游说、征服蒋介石。在这一路的船头,他既心情激荡,又忐忑不安:那个毕生以三民主义、孙中山信徒自居的人,那个为人处世都以宋明理学为标榜的人,会采纳这个来自欧洲的“意见”吗?

    那个以军功起家、在党内资历极浅,为使自己的“接班人”地位名正言顺,乃至不惜炮制出“英士即死,吾师期我以英士,执信继死,吾师并付以执信之重责,而责我一人”的神话的人,会不会为了避嫌,而或黜或囚甚至杀了他呢?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