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九章,南京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京人,曾经讲过南京的各种特色小吃的,“我想起来了,鸭血粉丝汤,这是南京名吃。还有桂花盐水鸭。”

    “我要吃!”袁缉贞喊道,其实她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好吃不好吃,不过,只要是韩勇说的事情,她肯定是最坚决地支持的。

    “我听我爸爸说起过南京的鸭血粉丝汤的,他说,不吃鸭血粉丝汤,就等于没到过南京。”陈静也笑着说。

    袁缉贞往前一指,说:“看,那里就有一家店!招牌上写着鸭血呢。”这段时间,袁缉贞跟着陈静和张夫人学文化,已经认识不少字了,所以能看懂饭店的招牌。

    韩勇说:“行,就那家吧。”

    袁缉贞发现的饭店是一个小门面,只有六七张桌子。这样的小店在南京算是比较寒酸的,但在袁缉贞这样的乡下姑娘眼里,已经算是很大的饭店了。韩勇也没有摆阔气的想法,只想着随便找家店吃点东西就好了,下午还得赶回浦口坐船去。

    一个面容瘦削的少年把韩勇一行让进店里,安排他们坐在靠窗边的一张桌子旁,然后用怯生生地口气问道:“几位老板,你们吃点啥?”

    “鸭血粉丝汤,来五碗。”

    “10个铜子一碗,一共50个铜子。”少年回答道。

    “小笼包,来三屉。”

    “12个铜子一屉,一共36个铜子。”

    “盐水鸭,来一只。”

    “我们的鸭子大概是2斤半一只,每只100个铜子。”

    韩勇随口又报了几个菜名,少年一一报出价钱。韩勇点完菜,少年已经把总价算出来了,一共是385个铜子。

    少年往后厨去传菜的时候,韩勇笑着问袁缉贞:“贞儿,你的四则运算学得怎么样了?”

    袁缉贞说:“我干妈说,差不多了。”

    “怎么样,有没有刚才这个孩子那么熟?我看这么多数字,他完全用心算就算出来了。”

    “是吗?”袁缉贞刚才光顾着和陈静聊天了,没有注意到韩勇和少年的对话。

    “不信一会你再试试。”

    不一会,少年端着鸭血粉丝汤出来了,给五个人挨个递上。等他递完准备走的时候,韩勇喊住了他:“小孩,你等会?”

    少年站住了:“老板,你有什么吩咐?”

    “你多大了?”

    “13。”

    “跟谁学的算数啊?”

    少年眼睛里闪过一丝黯然,回答道:“我爹教过我一点。”

    “我考考你,1345加2879,等于多少?”

    少年愣了一秒钟,随后便答出来了:“4224。”

    “15乘15等于多少?”

    “225。”

    韩勇乐了:“小孩学习不错呀。我出道难点的题考考你,敢不敢试试?”

    少年说:“我学的不多,老板先出题吧,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做上。”

    “你13岁,这位姐姐是16岁,我21岁。现在我们3个人一起吃包子。我吃的包子乘以我的岁数,等于你吃的包子乘以你的岁数,等于这位姐姐吃的包子乘以她的岁数。包子一共是30个,问,你、我、姐姐,各吃了多少个?”

    韩勇不怀好意地出了一道怪题,这道题是有一次和同学在酒桌上行酒令的时候,一位数学系的同学出的。其实如果有初中的水平,这道题并不难做,只是绕了一点。韩勇的数学很差,能够想出的最难的题也就是这题了,他有心难为一下这位少年,所以把这题讲出来了。

    少年一开始没听懂,韩勇又解释了一遍,他才听懂。少年的眼睛茫然了一阵,转身回后厨去了。

    少年这一去,半天也没出来。韩勇他们把鸭血汤吃完了,其他的菜还没上来,韩勇忍不住喊起来:“哎,人呢?怎么半天不上菜啊?”

    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妇女从后厨跑出来,一见此情景,回头便喊:“细伢,细伢,又死到哪去了?”

    少年跌跌撞撞地跑出来了,中年妇女训斥道:“你到哪去了,怎么不给客人上菜啊。”

    少年没有解释什么,来回跑了几趟,把韩勇他们点的菜都上齐了。最后一道菜端上桌的时候,他对韩勇说:“老板,你出的题我算出来了。”

    韩勇饶有兴趣地问:“结果是多少?”

    “我吃12个半,姐姐是10个,老板你是7个半。”少年回答说。

    韩勇简单验算了一下,发现少年算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有一点误差也是因为四舍五入的缘故。他惊奇地问:“你学过解方程?”

    少年摇摇头:“啥叫方程?”

    韩勇感慨道:“看不出来,你小小年纪,还真有点数学头脑。”

    胖女人见少年站在韩勇身边嘀嘀咕咕地,便走过来骂道:“细伢,你不去干活,在这里打搅老板们吃饭干啥?”

    少年头一低,转身走开了。韩勇问胖女人:“你是老板娘吗?”

    “是啊。”

    “刚才这孩子,是你儿子吗?”

    老板娘摇摇头:“他是我拣来的伙计。”

    “什么叫拣来的?”

    老板娘说:“哎,可怜,他是逃荒来的。家是上海的,一二八的时候,家里挨了日本人一颗炮弹,一家人全完了。就剩这个孩子,跑到南京来了。没吃没喝的,饿得就剩一口气了。我把他拣了,留下来当个伙计。来的时候才10岁,瘦得像个猴子似的,这两年才长了点肉。”

    “真可怜。”袁缉贞母爱大爆发地说,“他还是个孩子呢。”

    “谁说不是啊。唉,挨千刀的小鬼子。”老板娘感慨道。

    韩勇说:“这孩子很有数学天份,他该去读书的,天天在你这端盘子,废了材料了。”

    老板娘说:“这兵荒马乱的,有碗饭吃就不错了。他去读书,谁供他呀?我也知道他会算帐,这不,店里的帐现在他算得比我老公快。”

    “罗子哥,咱们把他带走吧?到朱泾村去让他读书。”袁缉贞说。她是个心肠很热的人,听到这个少年的经历,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

    韩勇也有些动心了,他用询问的眼光看着老板娘,问:“老板娘,要不,我把他带走吧。我供他读书,你看怎么样?”

    老板娘看看韩勇一行人,将信将疑地问:“你们是哪的?干什么的?”

    韩勇说:“我是粤省朱泾村的商人,这两位是我远房妹妹,另外两位是我的伙计。我们村子里有个学校,免费收穷人的孩子上学的。”

    毕竟事后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