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些城的周围已经有吐蕃的军队开始镇压想要逃出城的吐蕃百姓了,赵祯在望楼上早已看到了这一切。
当一些人被定义为叛徒之后,无论做的是对是错,都将受到同类的无情惩罚,当然这种惩罚很快会引起更多的不满和反抗。
这就是一个怪圈,压制情绪,积压愤怒,再压制,再释放,逻些城中开始出现变数和动荡,这在赵祯的意料之中。
投入那么大的资本,若是没有回报,那他赵祯就是一个傻子。
围城之下,恐慌的情绪和越来越急迫的形势不光在折磨着城中的吐蕃人,同样在折磨者那些权贵,以及角厮罗。
赵祯早早就料到这一点,并且还在不断的向逻些城施压,就是要压得角厮罗喘不过气才好,这样他白便会用最强硬的手段去镇压逻些城中的人。
短短三天时间,大量的吐蕃军民从逻些城中逃出,开始还是一个俩个,接着便是三五成群,角厮罗的镇压越强硬,逃出人便越多。
而在接下来更长的时间里,逻些城一直出现逃脱的人,有些甚至是在城墙附近驻扎的吐蕃军。
当军队都开始小规模溃逃的时候,逻些城距离正真的动荡不远了。
大量的逃兵是在半个月后出现的,这是一次成建制的溃逃,在角厮罗准备派兵追击围剿的时候,杨怀玉率领背嵬铁骑前往迎接。
谁也想不到战场上居然会出现这样诡异的一幕,吐蕃人追杀自己人,而宋军出现掩护这些吐蕃人。
这大概是最大的笑话,但背后却是逻些城崩溃的开始,军队都成建制的溃逃了,百姓更加惶恐,对逻些城也更加的没有信心。
宋军把这些逃出逻些城的人集中了起来,给了他们食物和居住的帐篷,同时清点人数,缴获他们的武器。
最关键的是做出承诺,答应放他们离开,这在吐蕃人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他们并不知道,赵祯只不过是不想被这些“累赘”所拖累。
宋军的粮食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暂时接济一下归降的吐蕃百姓和士兵可以,但却不能一直这么接济下去。
眼下是要拿下逻些城,拿下整个吐蕃,又不能大开杀戒制造矛盾,于是乎让他们回到自家的家乡便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若是家乡就在逻些城也无所谓,完全可以去别的地方谋生,待逻些城被宋军彻底占领之后,这里还需要大量的劳力,回来一样能找到养活自己的活计。
赵祯可以说是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而这些归降的吐蕃人所享受的待遇也会出现在大宋的安民告示中,同时把他们的名字也列举出来以让城中之人相信。
逻些城中最为忙碌的人便算是贤觉和冈波任了,他们要站出来不断的为“辟谣”但谣言止于智者,这时候的逻些城所有人都在为粮食和未来担心,怎么可能相信他们的辟谣?
人心就像沙硕,一旦散了就再也没有办法聚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