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之地。
曹操已在此征战一年有余。
曹操的兵员比较特殊。
一部分是他自己的嫡系部队,属于戴罪立功,没有退路的状态。
在此好好厮杀,立些功勋,方能回汉地安然养老,甚至博些富贵。
另外一部分是从幽州逃窜出来的人。
这群人让周野割了钱粮后,又遭己方抛弃,连口吃的都没有。
走投无路之下,周野又发粮来接济他们。
只要他们打了胜仗,可以拿钱回原籍分的田地,也可以就地安置。
这部分人数是最多的,足有七八万兵力。
曹操将骨干分开充入各军后,加之兵员本身为自己利益而战,战斗力直线飙升。
没有退路,军心可用,不需担心后勤问题。
曹操第一次发现:原来打仗可以这么爽!
这么多年和周野打交道,他已经被折磨的开始自我怀疑了。
他渐渐的找回了感觉,并享受这种在寒风中呼啸,建功立业的爽感。
东北之地,起初高句丽等国并未将曹操放在眼里。
即便司马懿为此说破了嘴皮。
生存在这里的各部落经历了许多,他们见证了两汉的先后崛起,一个个走向武力的巅峰和辉煌。
深知汉人在此开战的难度之大。
更何况,被发配来打他们的,是一个汉土之内的败军之主?
这样的人有多少进取心可言呢?
这样的人又有多少能力可言呢?
他要是有能耐,能从坐拥中原数州之地沦落到这?
用不了多少时间,他就会懈怠,就会带着逃兵融入此地,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他们只把曹操当成了将来的一部分,内部的争斗者,而不是中原王朝对他们的征讨。
所以,他们照旧厮杀,只是厮杀范围将曹操也囊括了进来。
为此,他们吃了大亏。
曹操第一个月先在辽东立足,第二个月兵出乐浪,第三个月收服乐浪全郡。
至此,众人方才惊醒过来:这小子有两下子!
吃惊归吃惊,但还没到认为曹操不可敌的地步。
曹操攻略乐浪之后,判断强敌主要在三韩和高句丽一带,也就是紧靠汉土之地。
相对而言,扶余等地地广人稀,又遭和玉屡次打击,实力倒是一般。
他留曹仁驻守乐浪,压制三韩,亲自率军击高句丽都城国内城。
(国内城不是国内的城,而是他这个城的名字就叫国内。)
高句丽王伊夷谟立即率军出击曹操,双方战于国内城以东。
伊夷谟部拥兵九万余人,曹操抵达的前沿部队只有三万。
司马懿听闻双方交战,带领轻骑快马来见伊夷谟,对他道:“曹操兵锋不可遏,难以力敌,当退守国内城,派兵切断辽东与乐浪之间的通道,断起粮草,不久便破。”
“笑话!”
伊夷谟直接拒绝,道:“曹操在中原,是屡战屡败之君,我如今拥他三倍之众,取胜轻而易举!”
“曹军士兵皆是善战求战之卒,兵甲齐备,战斗力极强。”
司马懿说了大实话。
军队交锋更多的是看硬实力。
虽然高句丽纸面兵力占了优势,但兵甲覆盖率、军士战斗力、全军训练程度等等,亦是求胜的关键所在。
而这些,高句丽全方面落后于曹操。
伊夷谟冷漠的扫了他一眼:“依你之言,我军尚不如汉军中的败军?”
这话司马懿可不敢接。
他虽然现在有了些根基,但还没站稳脚,不敢将对方得罪太深。
伊夷谟果断拒绝了司马懿。
而司马懿也果断的走人。
“兄长,他怎么说?”
司马懿赶回自己的地盘时,司马孚连忙迎了上来。
“良言难劝寻死的鬼。”司马懿摇头。
“那我们怎么办?”司马孚问道。
他们现在算是依附于高句丽王。
“吩咐下去,各部准备……准备接应高句丽王!”司马懿眼中冷芒一闪。
前线,大战爆发。
曹操大破伊夷谟,一路横推到国内城下,斩首两万余级,溃其全军。
伊夷谟不敢入城,只带千余残兵逃窜。
曹操兵入国内,将其占领。
司马懿果然来接应伊夷谟了。
“恨不用仲达之言!”伊夷谟握着司马懿的手,眼泪直流。
司马懿笑了笑:“我当替王报仇,如何?”
“不可。”伊夷谟大惊失色:“曹操难敌,如今王都已失,不可急于求战,但先召集各地兵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